向深藍挺進——湖北金龍“深海養(yǎng)殖浮臺”助力我國海洋牧場升級

湖北金龍新材料有限公司2025-09-03

深海養(yǎng)殖浮臺

一、項目緣起

為響應國家“藍色糧倉”戰(zhàn)略,湖北金龍集團聯合中國水科院漁機所、武漢理工大學,歷時三年研發(fā)出國內首座“模塊化深海養(yǎng)殖浮臺”。2024 年 5 月,首批兩座示范浮臺在福建霞浦外海 30 m 等深線正式投產,標志著我國深遠海養(yǎng)殖從“固定桁架”時代邁入“可移動、可升降、可擴展”的新階段。

二、核心技術亮點

1、模塊化設計

? 標準單元 24 m×24 m,可 2×N 拼接,單平臺最大養(yǎng)殖水體 3 萬 m3。

? 采用 Q355NH 耐海水腐蝕鋼 + HDPE 浮體,設計壽命 20 年,抗 14 級臺風。

2、智能升降系統

? 四組液壓絞盤 + 張力腿錨鏈,4 h 內完成 0–20 m 無級調深,規(guī)避赤潮、臺風。

? 預留波浪能發(fā)電接口,年均可為平臺傳感網絡提供 15 % 綠電。

3、生態(tài)友好工藝

? 雙層網衣+側向微孔曝氣,殘餌和糞污收集率≥85 %,經海底管道輸送至后方陸基處理站。

? 平臺四周布設人工藻礁,3 個月內即可形成小型海洋牧場生物群落。

4、數字孿生管控

? 布設 120 枚 IoT 傳感器,實時上傳水溫、鹽度、溶氧、流速等 14 項參數。

? 基于 AI 投喂模型,餌料系數(FCR)降至 1.05,較傳統網箱降低 18 %。

三、示范成果(截至 2025 年 6 月)

? 首批投放 60 萬尾大黃魚、20 萬尾真鯛,成活率達 93 %,單魚平均增重 2.1 倍。

? 平臺周邊海域葉綠素 α 濃度穩(wěn)定在 1.8 μg/L,顯著優(yōu)于近岸網箱區(qū)(3.5 μg/L)。

? 帶動當地漁民轉型就業(yè) 124 人,人均年收入增加 4.7 萬元。

四、應用展望

2025–2027 年,金龍集團計劃復制“福建樣板”,在廣東湛江、海南萬寧、山東長島再建 10 座深海浮臺,形成年產 1.5 萬噸高端海魚的深遠海“藍色糧倉”集群,為我國海洋漁業(yè)綠色低碳發(fā)展提供“湖北方案”。